文|邓浩志
大批商办物业二三折抛售
近日,深圳湾区会展国际酒店挂牌拍卖,价格低得吓死人:起拍价仅6.21亿元,折合每平方米1000多元,2000元都不到。要知道,高星级酒店这个价格连室内家私和软装都不够,却包含了建设、装修、地价,而且还位于全球房价最高城市之一的深圳,并且是该市规模最大的酒店——总投资约30亿元。最终仅以2折成交,连本都收不回,惨烈程度更甚。
最近我调研了国内许多大城市正在处置的商办类物业,普遍面临低价血亏抛售的局面,情况远比住宅市场糟糕。商办类物业的降价幅度本就大于住宅,全国平均跌幅已超过50%;若属于不良资产处置,还会在原价基础上再打5折拍卖,相当于高峰期价格的2.5折;遇到特殊情况,甚至只剩高峰期1折左右,亦非罕见。
商办物业价格断崖式下滑、烂尾项目大量增加,表面看与住宅市场一样,是市场下行叠加经济下行的结果。但若仅限于此,熬过寒冬即可,不至于割肉割到地板上。深层原因在于市场看不到商办类物业的前景——即便楼市和经济复苏,商办类物业似乎也难翻身。根源在于过去十几年各地天量的商办物业供应,以及需求端已发生根本变化。
以一线城市为例,过去十几年持续规划新建写字楼和购物中心,许多地块出让时强制要求配建写字楼、大型商业、星级酒店。尽管当下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已高达20%—30%,未来两年新增供应量却仍将达到过去10年总和。城市规划失误、过度追求写字楼漂亮外立面对城市景观的提升,是一种严重且低级的错误。与此同时,商业与办公需求也在改变:电商继续蚕食实体商业;新产业形态与远程办公软件普及,导致对办公空间需求下降。
怎么办?短期看,商办物业市场跌幅将比住宅更深,调整周期更长;长期看,规划思路必须及时转向,大幅降低商业及办公物业的规划量,减少大规模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与供应压力。
住房消费整体降级,豪宅金融属性不降反增
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房与二手房交易总量同比增长,二手房交易占比逐步提高,多个省份二手房成交量已超过新房。事实上,今年以来二手房成交热度稳步回落,但上半年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累计成交仍同比增长12%。研究机构克而瑞认为,大城市二手房市场保持较高活跃度,与刚需客群需求释放密切相关。刚需作为二手房购买主力,正遭遇严重消费降级:上海、北京、杭州总价300万元以下房源成交占比均超六成。进一步细分可见微妙变化——总价1000万元以上各价格段二手高端住宅成交增速普涨,140平方米以上大面积段成交占比持续增加。
贝壳研究院报告亦显示,深圳小户型商品房需求旺盛,本质上是住房消费降级的体现;不止深圳,广州核心主城小户型成交同样活跃,总价集中在300万元左右,而2021年广州成交主力价格段为400~800万元。显而易见,住宅消费市场已出现显著的消费降级:资金有限,只能买更便宜、面积更小的房子。
至于千万级以上豪宅成交量持续攀升,则是高净值人群在缺乏投资渠道、资金安全出口受限、出海路径受阻背景下的综合结果。因此,当前中国楼市呈现“居住需求整体降级,高端物业金融属性不降反增”的分化格局。
配资炒股门户,配资炒股就找配资,线上股票配资平台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