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29日,德国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男单决赛现场,马龙以4-3险胜樊振东的决胜局里,观众席突然响起整齐的“乒乒乓乓”声——这并非对手击球声,而是现场万名观众自发合唱中国乒乓球队出征神曲《再出发》。 此刻距离这首歌诞生仅过去20天,但已让全世界球迷记住了中国乒乓球队独特的“赛前仪式感”。
这首被网友戏称为“国乒战歌”的《再出发》,录制过程堪称“速度与激情”。 据央视体育频道透露,从作曲到队员完成录音仅用20分钟,MV拍摄素材超过800G。 张继科在录音棚里反复调整咬字节奏,马龙因为感冒鼻音过重被要求重录三遍,丁宁则因为记不住说唱部分急得满头大汗。 这些细节被节目组完整收录,最终呈现出队员们在训练馆边擦汗边背词的真实画面。
歌词中“再出发征途上,凝聚成一股力量”的创作灵感,源自2017年世乒赛前那场特殊的动员会。 当时国乒刚经历杜塞尔多夫男单半决赛的意外失利,总教练刘国梁带着队员在更衣室围坐一圈,用马克笔在战术板上写下“归零”二字。 这份手稿后来被用作MV背景,画面里许昕用球拍指着“归零”二字说:“输球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敢重新拿起拍子。 ”
歌曲里反复出现的“五星红旗飘扬年轻的战场”,在2017年世乒赛期间有了具象化呈现。 当朱雨玲在女单决赛局以10-8拿到赛点时,场边观众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,整个体育馆瞬间变成红色海洋。 这个场景被无人机航拍记录,成为MV中最震撼的画面之一。 有德国解说员感叹:“这就像看到无数面小国旗在空气中跳动。 ”
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在歌曲发布会上透露,选择张继科、马龙、丁宁等队员主唱,是因为他们“既有大赛经验,又能带动年轻队员”。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极具深意——当22岁的孙颖莎第一次听到“就算再次跌倒也不留下遗憾”时,她在训练日记里写道:“原来冠军也会害怕失败。”这句话后来被印在国乒训练基地的励志墙上。
歌曲中“技术创新大胆尝试新方向”的歌词,在2017年世乒赛器材改革中得到呼应。 国际乒联当年首次引入ABS材质用球,国乒科研团队提前半年研发出专用胶皮,最终帮助马龙实现男单三连冠。 有队员在采访中调侃:“现在连对手都在研究我们的‘乒乒乓乓’节奏。 ”
在社交媒体时代,《再出发》的传播方式也发生质变。抖音上有球迷将歌曲与许昕正手暴冲集锦剪辑,获得380万点赞;B站UP主用AI技术把歌词生成动态字幕,播放量突破500万。 最让人意外的是,日本乒乓球选手平野美宇在训练时跟着音乐打拍子,这段视频被中国网友转发后登上热搜。
中国乒协2017年数据显示,这首歌发布后青少年乒乓球报名人数同比增长23%,北京某小学甚至将歌词改编成课间操。有家长反馈:“孩子现在每天回家都要喊‘凝聚力量冲破阻挡’,比家长会动员管用多了。 ”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潮,让国际乒联市场总监感慨:“中国乒乓球的魅力,连呼吸都是节奏。 ”
当张继科在歌曲MV里说出“教练对我说,只能赢别说太多”时,镜头扫过场边刘国梁紧锁的眉头。 这个细节被球迷反复解读,有人发现刘国梁在2017年世乒赛期间,曾连续三天凌晨修改战术手册。 正是这种“不说废话只做实事”的态度,让国乒在当年包揽全部五冠的同时,保持着每天14小时的高强度训练。
歌曲结尾处“加油中国乒乓永远最强”的呐喊,在2017年世乒赛闭幕式上有了特殊回响。 当马龙、丁宁等队员站上领奖台,看台上突然亮起手机灯光拼出“54”的字样——这是对第54届世乒赛的致敬,也是对国乒54年传承的礼赞。 有德国记者在报道中写道:“他们用音乐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体育精神。 ”
配资炒股门户,配资炒股就找配资,线上股票配资平台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